每年到了這個季節,就有一大波潮濕正朝我們趕來。接下來,尤其是南方,太陽直射帶來的巨大熱量將豐富的水分蒸騰到空氣中,直到趨于飽和狀態,就形成了所謂的“桑拿天”。不但衣服、床單等濕漉漉的,有時就連墻壁、地面,也會蒙上一層水汽,甚至會出現發霉現象。而且我們會發現,對臨沭青石材護理而言,也會因這種潮濕而帶來以前沒有的許多問題。我們就來分享一下在潮濕天氣中,臨沭青石材應用和保養的一些技巧。要徹底了解臨沭青石材和水的關系,就必須先把臨沭青石材的結構特征弄清楚。
一、不同結構,不同特性
我們身邊的建筑裝飾材料有很多種,它們在使用中表現出來的特性是不同的。比如,臨沭青石材使用前,都要做防護。有時候水泥也要做防水處理。再遠一點,古代的船舶都是用木材打造。這些船下水前,都要用桐油做防水處理。但是,反觀其他的材料,比如塑料、金屬、玻璃,就沒聽說過要做防護。
臨沭青石材會吸水這是為什么呢?
這是因為: 臨沭青石材、木材、水泥——都是多孔結構。塑料、金屬、玻璃——沒有多孔結構。金屬不吸水。
二、什么是多孔結構
以臨沭青石材為例,天然臨沭青石材上存在各種孔隙結構,但是可以最直觀的分為兩類:
1、可見孔:如孔洞、裂紋、微裂線等,只要是人眼能夠直接看到的,或者仔細觀察也能發現的,都可歸類于可見孔一類。
2、不可見孔:含視覺上已經分辨不出來的微裂線、遍布臨沭青石材的各種毛細孔、微孔隙、氣孔等等,這些結構人眼分辨不出來。
三、不可見孔隙,決定了臨沭青石材的特性
但是,在這兩類孔隙中,誰決定了臨沭青石材的特性呢?——是不可見孔。
這是因為:臨沭青石材中的不可見孔隙,其半徑從10的負10次方米到10的負2次方米不等,也就是達到了納米級、微米級別。而且整個臨沭青石材,就是由礦物質、膠結物質、和這些孔隙組成的。所以,這些不可見的微孔隙,實際上在整個臨沭青石材中構成了四通八達的微觀通道。正是這些微觀通道,才是造成臨沭青石材多孔性的真正基礎。水泥、木材的多孔結構,與此類似。但是塑料、金屬、玻璃中,就沒有這些納米級、微米級的結構,所以不具備多孔性。
四、臨沭青石材多孔性和吸水率的關系
正是這些多孔性,讓臨沭青石材和水之間的關系很不一般。
1、直接吸水
可見孔、不可見孔,成為水分儲存、進出的通道,讓臨沭青石材能夠吸水、藏污納垢。
2、吸潮現象
如下表中的數據,不同半徑(單位為m)的微孔隙,通過冷凝作用、毛細作用,可以吸收環境和空氣中潮濕的水汽。
這也表明,實際使用中,各種形式的水,包括能看到的、不能看到的,以及潮濕,都會造成臨沭青石材吸水。不同尺寸孔隙的吸水作用。
五、吸水對臨沭青石材造成的危害
不夸張的說,臨沭青石材應用中出現的各種問題,絕大多數都與水有密切的關系。甚至可以說絕大多數問題,就是因水而造成的。
1、臨沭青石材吸水后,會引起礦物質反應變化,產生如銹斑、黃變、水斑、返堿、色差、粉化、爆粒、斷裂等各種問題。
2、天然臨沭青石材吸水后,還會造成礦物質和膠結材料的結合力下降,使臨沭青石材抗壓強度及抗折彎強度變低,如臨沭青石材吸水變形、受壓后變形、翹腹曲、微裂、斷裂,增加了工程使用的危險性。
3、天然臨沭青石材吸水率高,增加臨沭青石材的重量,在室外墻面應用時受自然條件如雨季、潮濕的影響,而吸水使結構承重,雨水和潮濕透過臨沭青石材促進結構件的氧化,影響建筑物的安全。
4、天然臨沭青石材如低密度,石灰石吸水后溶蝕,臨沭青石材表面失光、變色、坑洞、老化等現象的發生,降低臨沭青石材的應用性能。
5、天然臨沭青石材吸水后,在寒冷的冬季會結冰,溫度升高又會融化。水結冰體積會膨脹。周而復始的循環凍結和融化,會造成臨沭青石材破碎。
6、潮濕情況下做保養,水分也會溶蝕材料,從而影響拋光效果。
可見,在各種臨沭青石材問題的背后,基本上都有水的影子。
相關文章